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紀念七七抗戰 砥礪愛國志節

專欄:社論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民國二十六年七七對日抗戰,至今年適逢七十七週年,撫今追昔,抗戰的烽火雖已遠離,但史實應銘記在心,更要發揮「我生則國死、我死則國生」的愛國情操和犧牲奉獻的精神,以換得民族延續及國家長治久安。
二十六年七月七日,日軍在河北省宛平縣藉機挑釁,製造「盧溝橋事變」,激起我國全面抗日,到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,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。
八年對日抗戰是我國近代史上最悲壯的民族禦侮血淚史,亦是中華民族戰爭史上戰區最廣、耗時最長、參與人數最多、犧牲最慘烈,以及影響後世最深遠的一場聖戰。戰端初起時,日軍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,國軍實難與之匹敵。當時全國軍民同胞在先總統蔣公「地不分東西南北,人不分男女老幼」的號召下,所憑恃者,除了地大物博的雄厚基礎之外,還有旺盛的民族愛國意識。
民族愛國意識用之於戰爭,便是「你死或我亡」的抉擇,亦即究竟要成為江海沉淪的亡國奴,抑或是頂天立地的自由人,已壓在每個人沉重的肩膀上,責任無可逃避。
先總統蔣公自始採取持久戰略,運籌以廣大的領土空間,換取後方建軍備戰、兵力部署等時間,同時組織民眾,擴展敵後游擊武力,使日軍局限於交通點線,首尾不能相顧。如此終能積小勝為大勝,創造多次會戰大捷,粉碎日軍速戰速決企圖及「三月亡華」的迷夢,進而贏得最後勝利,不但湔雪自鴉片戰爭以來備受列強欺凌的恥辱,收復清朝馬關條約割讓日本的東三省、臺灣與澎湖列島等失土,更躋身世界五強之一。
馬英九總統日前出席「慶祝黃埔建軍九十週年暨紀念對日抗戰七十七週年活動」時指出:「我們可以原諒侵略者的錯誤,但絕對不能遺忘血淚的歷史,也不容許再次發生。」歷史的錯誤或可原諒,但真相不能遺忘,這個真相乃是由無數的家庭破碎,以及數不清的同胞前仆後繼、浴血奮戰所換來的。八年期間共有重要會戰二十二次,各地主要游擊作戰一七五次,大戰鬥一千一百餘次,小戰鬥三萬八千九百餘次,壯烈成仁的國軍官兵達三百二十餘萬人,全國軍民同胞傷亡及失蹤約二千一百餘萬人。
時隔七十七年,我們絲毫不能或忘當年榮民袍澤,為國家為民族拋頭顱、灑熱血的大無畏精神,與敵殊死戰。若不是前人同袍抱持「我生則國死、我死則國生」的愛國志節,豈能確保國脈民命之延續。抗戰後,有西方學者以「中國雷聲」為名著書,所訴說的正是這股「犧牲小我,完成大我」的民族正氣,對日抗戰的驚天轟雷,其實是集無數小雷劈醒大地。
在此紀念對日抗戰七十七週年之際,我們對當年為國犧牲的先賢先烈及參與抗戰的榮民袍澤,特別要表達誠摯的敬意,也期望所有榮民弟兄承繼捍衛民族的浩然正氣,砥礪歷久彌新的愛國情操。我們更相信侵略必敗,人性光明與正義公理必然昭顯,只要我們堅持理想信念,全國軍民戮力奮鬥,就能開創國家的美好願景,為中華民國寫下更輝煌燦爛的史頁。
(點閱次數:901)